嬰兒黃疸不用擔心?解析生理性與病理性黃疸的區別!

drsham

新生兒黃疸是許多家長在寶寶出生後常見的現象,主要表現為皮膚和眼白泛黃。黃疸的形成是因為體內膽紅素累積,這是紅血球分解的正常產物。新生兒因肝臟尚未成熟,膽紅素代謝和排泄功能不足,容易引起黃疸。對家長而言,了解黃疸的種類及其可能影響,並掌握正確的應對方法,對寶寶的健康十分重要。

Q1:生理性與病理性黃疸有何區別?
A:

  1. 生理性黃疸:新生兒最常見的類型,通常在出生後第1至3天出現,第7天達到最高峰,然後隨著肝臟慢慢成熟,身體內的膽紅素水平就會慢慢回落。大部份嬰兒的黃疸現象會在出生後一個月自然消退。生理性黃疸沒有其他伴隨症狀,如嗜睡、拒奶等,因此不會嚴重影響寶寶的整體健康,且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
  2. 病理性黃疸:這是由疾病引起的黃疸,通常在出生後兩日內發生,且黃疸持續時間較長,需及早就醫治療。病理性黃疸會伴隨異常症狀,如嗜睡、食慾下降、活動量減少等症狀。這類黃疸可能由母嬰血型不合、細菌感染、代謝異常或肝膽系統疾病等因素引起,如沒有定期覆診,令黃疸惡化,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

Q2:黃疸不退會對寶寶的健康有甚麼影響?
A:若黃疸持續不退或膽紅素水平過高,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高膽紅素血症若未及時治療,膽紅素可能穿過血腦屏障,造成膽紅素腦病,影響寶寶的腦部發育,導致運動障礙、聽力損傷甚至智力障礙。此外,病理性黃疸可能反映肝臟或膽道的異常,需進一步檢查確診。

家長應密切觀察以下警示信號,並及時就醫:

  1. 黃疸持續超過四週未見改善。
  2. 寶寶出現嗜睡、食慾下降、小便量少、活動量減少等。
  3. 皮膚出現瘀青或其他不尋常的症狀。

新生兒黃疸大多屬於生理性,隨著肝臟功能逐漸成熟,黃疸會自然消退。然而,若黃疸出現時間過早、範圍擴大迅速或持續時間過長,則可能是病理性黃疸,需及時就醫診治。家長應保持警覺,適時觀察寶寶的黃疸狀況和整體健康,並與醫生密切配合。因此,及早發現異常並接受醫療評估,是避免長期健康問題的關鍵。

如有疑問,建議諮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