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皮膚泛黃?3分鐘帶你了解新生兒黃疸症狀!

drsham

許多新手爸媽在寶寶出生後不久,會發現寶寶皮膚或眼白出現淡淡的黃色,這就是新生兒黃疸的典型表現。雖然聽起來令人擔心,但新生兒黃疸其實是相當常見的現象,多數情況下屬於生理性黃疸,且會隨著寶寶肝臟功能逐漸成熟而自然消退。本文將帶你了解新生兒黃疸的成因、症狀以及何時需要特別注意。

Q1:甚麼是新生兒黃疸?
A:新生兒黃疸主要是由於胎兒在子宮內需要較高濃度的血紅蛋白來搶奪母親的氧氣。在出生後,身體不再需要這麼高濃度的血紅蛋白,因此會將紅血球分解,產生膽紅素。膽紅素是導致黃疸的原因,但新生兒的肝臟尚未發育完全,處理膽紅素的能力較弱,導致膽紅素在血液中累積,進而導致嬰兒的皮膚和眼白泛黃。正常情況下,隨著肝臟慢慢發育成熟,身體內的膽紅素水平便會逐漸消退。

Q2:新生兒黃疸有哪些成因?
A:寶寶在出生後2至3天內可能會出現新生兒黃疸,通常在3至4週內會自行消退。以下因素也可能加重黃疸:

  • 紅血球分解速度過快,如溶血性疾病;
  • 母嬰血型不合,導致新生兒溶血;
  • 早產兒肝臟功能更不成熟;
  • 某些潛在疾病,如肝臟疾病、感染等。

Q3:如何判斷新生兒黃疸的症狀?
A:新生兒黃疸最明顯的症狀是皮膚和眼白泛黃。一般從臉部開始出現黃疸,隨著膽紅素濃度升高,黃色會逐漸擴散至胸部、腹部甚至四肢。判斷黃疸程度的方法之一是輕輕按壓寶寶的額頭或鼻子,若按壓處皮膚呈現黃色且不易消退,表示黃疸較明顯。此外,嚴重的黃疸可能伴隨嗜睡、吃奶困難、哭聲異常等症狀,這時候必須立即就醫。

大多數新生兒黃疸屬於生理性黃疸,無需特別治療,但仍需家長密切觀察寶寶的狀況。美國兒科學會建議,每位新生兒在出院後3至5天內接受黃疸檢查。若黃疸持續時間過長(超過四週)並伴隨其他異常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避免嚴重膽紅素中毒導致腦部損傷。

如有疑問,建議諮詢專業醫生。

資料來源:美國兒科學會(AAP)
https://publications.aap.org/pediatrics/article/154/1/e2024067201/197303/2024-Recommendations-for-Preventive-Pediatric?searchresult=1
https://publications.aap.org/pediatrics/article/155/3/e2024070077/201020/Guidance-for-the-Primary-Care-Provider-in?searchresul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