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黃疸的替代治療方案!換血治療是最後防線?

drsham

新生兒黃疸通常是由於肝臟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導致的膽紅素積聚,而「照燈」治療是最常見的方式。然而,當黃疸指數過高、「照燈」治療未能控制病情時,便需要進一步的治療。本文將帶你了解兒童黃疸的替代治療方法、相關治療的風險或副作用以及其注意事項。

Q1:有甚麼處理黃疸的方法?
A:除了「照燈」外,以下是額外的治療方式:

  1.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如果兒童黃疸是因母嬰血型不合(例如媽媽是O型血,嬰兒是A型或B型),導致新生兒溶血而引起,可以考慮使用IVIG來處理病情,以減少溶血情況並控制黃疸。
  2. 換血治療:如果經過「照燈」和免疫球蛋白治療後,黃疸仍無法控制,才可能會考慮換血,作為醫治嚴重新生兒黃疸及某些血液疾病的一項治療方法。

醫生會根據具體病情選擇IVIG、換血或其他支持性治療來控制黃疸並防止併發症發生。

Q2:換血治療有哪些風險或副作用?
A:換血治療是最快速有效降低血中膽紅素的方法,而是否需要換血,則需根據新生兒的出生天數和體重來評估決定。換血治療主要是逐步把嬰兒的血液抽出及輸入捐贈者的血液,藉此快速降低黃疸指數。此治療方法通常在重症監護病房(ICU)進行,由多位醫生和護理人員共同操作。現在換血治療已經非常少見,原因包括:

  • 入侵性高:嬰兒的血液量少,換血過程中大量進出液體會導致血壓波動或其他風險。
  • 風險較高:常見的情況包括血液中的血糖異常、電解質紊亂(如血鉀或血鈣過高或過低)等問題,如處理不當可能導致血壓失控,甚至死亡。
  • 技術進步:隨著技術的進步,現代的「照燈」治療比以往具備較佳的療效。
  • 指引更新:最新的國際指引提高了換血的門檻,只有當黃疸指數非常高時,才會考慮進行換血。

Q3:換血治療後有甚麼注意事項?
A:換血治療後,需監測嬰兒的血壓、心跳,確保穩定。同時也要檢查血液、電解質、血糖是否在正常範圍內。留意換血並不完全解決黃疸的問題,只能暫時降低黃疸指數,無法根治黃疸的根本原因,黃疸可能仍然上升,因此換血後需要繼續進行「照燈」治療,並持續監測至黃疸指數穩定。

由於技術的進步、治療方法的多樣化以及指導原則的改進,換血治療已變得越來越罕見,僅在極端情況下才會被考慮使用。然而,家長仍需密切留意寶寶的健康狀況,並進一步檢查病因以採取適當的治療措施。

如有疑問,建議諮詢專業醫生。